JW画廊(Galerie Jocelyn Wolff)联合麦习画廊(Meyer Riegger)在韩国首尔成立全新的画廊空间——麦习沃尔夫(Meyer Riegger Wolff)。
画廊首展「Heute Nacht geträumt(昨夜之梦)」将呈现一系列精彩的纸上绘画。展览将不仅呈现纸本作品的魅力,更为观者提供了洞察这一全新画廊空间将在韩国当代艺术领域产生何种动态影响的初次契机。该项目巧妙融合了个人探索与集体研究的多元脉络,这些探索实践正是画廊艺术理念的核心所在。
展览的首个关键维度,源自伊莎贝尔·皮谢(Isabelle Pichet)对18世纪法国沙龙艺术特征的深入研究。她的工作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策展人”这一角色,尤其是其中历史上被称为“Tapissier”的角色。
Tapissier 是负责编排沙龙展览的艺术家,沙龙通常在巴黎卢浮宫内举行,由同行推选产生,拥有高度自由来选择参展作品,并将其自地面至天花板密集排列,形成如同挂毯般连贯的视觉结构。尽管布展自由,但这一体系也遵循六项基本规范:紧密排列(Touche-à-touche)、品味(Taste)、和谐(Harmony)、对称(Symmetry)、特性(Character)、层级(Hierarchy)。
乔斯林·沃尔夫(Jocelyn Wolff)对于“品味”概念的偏好亦在本展中有所体现。他尤为推崇加布里埃尔·德·圣奥班(Gabriel de Saint-Aubin, 1724–1780)与查尔斯·德·圣奥班(Charles de Saint-Aubin),后者那富于动感、宛如蝴蝶般的绘画亦曾出现在画廊早前策划的超现实主义展览中。这两位艺术家均曾数次担任 Tapissier,本次展览也借此向他们致意。
本次展览将 18 世纪沙龙艺术的精神引入当代绘画展览的策展构想,在当下语境中尤显切题。这一方式有意识地偏离了“白盒子”、极简主义、或标准视线高度悬挂等当代展示惯例,为纸本绘画的呈现带来了更具张力与历史深度的观看路径。
二十余年来,GJW画廊(Galerie Jocelyn Wolff,巴黎)与麦习画廊(Meyer Riegger,柏林、卡尔斯鲁厄)与持续致力于艺术研究的推动,鼓励艺术家突破媒介边界、发掘形式可能。本次项目正是在重新构想欧洲艺术史中的展示传统的同时,有意挣脱当代展示的制式语言,以回应亚洲当代艺术界在本土传统与全球化实践之间所进行的自我定位与再平衡。
展览基于两条方法论主轴展开:跨历史绘画:以跨时空的视角重新理解纸上绘画,展现德法两家画廊在合作过程中所激发的视觉张力与思维广度;沙龙式策展主题——汲取圣奥班沙龙传统,围绕头部、手部、风景、城市景观、静物等主题展开组织,构成更具语义层级的布展结构。
本次展览精选多种风格与时代跨度的纸上作品,包括以模糊现实与虚构界限的影像及媒体装置闻名的德国艺术家克莱门斯·冯·威德迈(Clemens von Wedemeyer);展现年轻一代的新锐法国艺术家阿尔玛·费尔汉德勒(Alma Feldhandler);20世纪艺术巨匠独具一格的法国艺术家欧仁·勒鲁(Eugène Leroy,1910-2000);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伊萨·梅尔茨海默(Isa Melsheim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