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下午16:00,青年艺术家张骞戈在北京的首个个人展览《为自己策展》于桥梓艺术公社上苑艺术馆正式开幕。展览以艺术家书为核心,结合版画、插画等多元媒介,通过张骞戈多年对手工性、叙事性与印刷美学的深入探索,呈现了一场关于“书籍作为艺术本体”的先锋实验,旨在推动艺术家书这一艺术形式走向更前沿的学术与公众视野。
艺术家书:从功能载体到“可翻阅的雕塑”
在数字阅读日益主导的今天,张骞戈以艺术家书为载体,重新定义了书籍的边界。展览中,每一件作品均由其亲手制作,从内页创作、印刷到装帧,甚至纸张制作和颜料自制,结合木版画、铜版画、麻胶版画、丝网版画及手绘插画等多重媒介,将书籍从传统的功能性阅读工具,升华为兼具触感、视觉与叙事体验的“三维艺术实体”。正如她在开幕式上介绍时所言:“手工书的制作是一场与材料、刻痕、纸张、颜料的深度对话,是身体、灵魂与媒介之间的相互书写,希望观众能通过这些书,感受到时间在手作中停留的痕迹。”
开幕仪式:多元视角共话艺术、科技与公共性
开幕式由上苑艺术馆艺术总监、艺术家李念奴主持。外交和媒体领域的领导发言后,张骞戈艺术之路的重要引导人——清华大学博士、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玻璃艺术工作室负责人李国良老师,通过视频发言拉开论坛序幕。提及这位兼具“学生”与“艺术家”双重身份的后辈,李国良满是欣慰与认可:“张骞戈在大学前就有专注钻研的特质,习惯左手作画,这为他的个人艺术风格奠定基础;他对艺术热爱执着,赴意大利留学是其艺术之路的关键转折,此次个展则全方位呈现了他的海外探索成果。”他评价,张骞戈的作品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能在国际舞台反思现代艺术,体现出对生活与艺术的独到见解,艺术潜质清晰且成长显著,“期待他继续沉淀突破,在世界艺术舞台绽放更耀眼光芒”。
随后,超结构主义创立者、艺术家、上苑艺术馆艺术推广人汤军先生,新华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董办主任高宗涛先生,清华美院“青梅计划”负责人温博女士,无限基金SEE Fund创始合伙人贺静女士等嘉宾先后发言。
- 汤军表示:“张骞戈思想活跃,版画虽是古老艺术形式,但结合当代艺术与上苑的交流平台,一定能焕发新生命力,希望他的作品更立体、更开放,走向更高维度。”
- 高宗涛谈及观展感受:“张骞戈的作品传递出突破框架、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也让我思考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期待版画能为传统文化出版物带来提升。”
- 温博回忆与张骞戈的相识:“在清华美院‘青梅计划’青梅市集论坛上,我从她身上看到静气与坚定。虽海外留学经历,但她始终在拓展精神独立与自由的边界,作品能让更多年轻人和百姓喜爱,‘为生活为民生而艺术’的理念令人赞赏。”
-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次展览也引发了“艺术与科技”的探讨。贺静提出“除了人工智能,我们未来还能做什么?”的疑问,恰好呼应展览核心命题——在数字再生成为主流的今天,手工创造的独特价值何在。
最后,前新华社资深记者、艺术评论人、华大旗下猛犸基金理事李玲女士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张骞戈的作品兼具“艺术性、社会性与手工的温度”,不仅延续了印刷艺术的学脉,更将其拓展为具有公共性的文化文本。
在开幕式的最后,通过视频,来自世界各地的张骞戈的校友和青年艺术家朋友们,以年轻一代的语言和方式祝贺张骞戈个展开幕,开幕式现场气氛欢快。
不止于展览:艺术实践的现场延伸
开幕当日上午10:00,一版一物工作室组织“版画珍珠——藏书票创作”艺术家工作坊,拉近观众与版画艺术的距离。
下午17:00,该工作室又举办冷餐音乐会,由上苑艺术馆2025驻馆艺术家、音乐人子皿士心及多位国际音乐人带来现场音乐演出。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出跨媒介的艺术交流场域,让开幕式成为融合视觉、听觉与思想的综合体验。
艺术家介绍
张骞戈,女,1999年出生于北京,独立青年艺术家,硕士毕业于意大利罗马美术学院版画系,早于2019年参加意大利青年艺术家11人古典群雕绘画展,走向独立艺术家创作之路,至今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其版画作品《THE
SUN》详见嘉德网拍记录,插画作品《椭圆形肖像》收录于《中国插画艺术年鉴》。其擅长创作叙述性的画面,热衷于探索语言与图像之间的更多可能。
张骞戈是一版一物工作室的创始人,致力于版画和艺术家书的交流与创作。
展览信息与展望
张骞戈个展《为自己策展》于2025年9月30日至10月8日在上苑艺术馆展出,之后将移至桥梓艺术公社一版一物工作室一层继续展出,展期至2025年10月15日。本次展览由一版一物工作室主办,为纯公益展览,旨在推动艺术家书与印刷媒介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认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