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艺术家郑和新

        作者:admin2025-11-10 23:29:41 来源:中国画廊网

          评选名家名作——著名艺术家郑和新

          在华夏千年书法长河中,郑和新宛如一颗温润的璞玉,经岁月雕琢、师友打磨,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芒。他以 “东白山人” 为号,将山野的灵秀之气融入笔墨,让每一笔书写都成为与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对话。

          从少年执笔描绘竹影的稚拙,到弱冠后遍访名师汲取众长,郑和新始终怀揣着对书法的敬畏之心。他的书法之路,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朝圣。在临摹魏晋隋唐碑帖时,他仿若与古人促膝长谈,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精髓内化于心;于创作实践中,又将个人感悟与时代精神倾注于笔端,让传统书法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书法艺术,五体兼善,各臻其妙。楷书如谦谦君子,在精密严谨中彰显端庄大气;篆书似远古回响,雄浑古朴间流淌着岁月沧桑;隶书若清风拂柳,舒展韵致里蕴含着自然之美;行草像江河奔涌,纵横恣肆中尽显豪情壮志。每一幅作品,都是他艺术灵魂的具象化呈现,既传承着中华书法的正统血脉,又烙印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此次评选其名家名作,不仅是对郑和新艺术成就的致敬,更是为观者打开一扇通往传统与创新交融的书法艺术之门,让人在墨香中领略文化传承的力量与艺术创造的魅力。



          郑和新,号东白山人,庚子岁生,自幼酷嗜翰墨。少年时,常独坐庭院,竹影疏斜,握笔描古。墨香缭绕,天地静谧,心与笔融,气与境通。书道于他,非止技艺,乃心灵所栖,神志所寄。其天资早现,家中白墙青瓦,闲卷废纸,皆为其修习之境。虽具天赋,然不敢稍懈,日夜执笔,年年精进,志求书道之真与极。及至弱冠,郑和新运笔如云,流畅自如,然知书道不止于技。遂遍访名师,拜刘江、章祖安、陈振濂、祝遂之、金鉴才诸贤,虚怀以学,心力以研。诸师皆如灯塔,照其前途。刘江之谨严,章祖安之古朴,陈振濂之洒脱,祝遂之之深沉,金鉴才之雅致,皆融于郑和新之笔端,遂成独具风貌之书艺,书界亦识其名。

          郑公五体皆精,楷书为最。魏晋隋唐无所不临,心之所想,手之所追,皆有所得。精密严谨,纤细之中见力度。字形精工,体势紧凑,平正有度,险绝于微毫。笔走间不激不厉,心手相应,静中显动,简净之笔,清雅自见。尝译诸典籍为华章,以楷书传之,诸如《颜氏家训》《无量寿经》《道德经》卷帙浩繁,皆出其手。其篆书,沉稳中藏古意,劲健中含流动。取法秦汉,结体开阔,如山川之势,静若磐石,动若风行。笔触沉实,筋骨内敛,方圆之度皆在腕下游走,俯仰之间,神气自生。字形若金石刻痕,刚柔相济,隐见锋芒,古意浑然不露痕迹。远观如岳峙,近赏如松柏交映,气象恢弘,动静相融,雄浑处自有奇姿。然其隶书之法,承自汉碑,韵致舒展,取《石门》遗风。字势磅礴,笔画从容,蚕头之妙,燕尾之神,字字透气,含而不露,蕴而不发。再观其行草,法度森严,而笔势纵横,恣意挥洒中自见规矩。字里行间,龙蛇竞走,气象万千,起伏跌宕间,笔势内敛又不失纵情。观者心生叹服,余韵绕梁,久久不绝。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29(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