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冰官方网站
#
#

        伊秉绶秋水园书作书写年代考

        作者:陈小松2025-04-07 08:52:52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临董其昌行草诗轴 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年)的《临董其昌行草诗轴》,已知最早出版于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珂罗版印行的《默盦集锦》,之后相继16次出版于日本兴文社《墨迹大成》等海内外书法专辑。历年大量的出版介绍,使其成为一件见重艺林的清代传世名迹。此作为纸本水墨,高136厘米、宽37厘米,以行草相间的字体书写:“欲持一樽酒,远飞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临香光书,雨窗四兄过予秋水园属作并正,默盦弟伊秉绶。”钤朱文“默卿”印及一白文印,残不可辨。此作未署年款,但款识内容中透露出书写年代的端倪。

            “雨窗”其人,为阿林保(1746-1809年),满洲舒穆禄氏旗人,字雨窗,号适园,谥敬敏,监生出身。据《清史稿》卷一百九十九,表三十九,疆臣年表三记载:“嘉庆十一年丙寅,阿林保闽浙总督……嘉庆十四年己巳,阿林保七月迁。”即1806年至1809年,阿林保任闽浙总督。由此推断,阿林保造访秋水园当在这三年间。闽浙总督总管福建、浙江的军政事务,是清代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之一,府设福州。

            秋水园位于伊秉绶的家乡宁化,与福州毗邻,古属汀州府,今为三明市所辖县。从伊秉绶族弟伊襄甲《秋水园记》及《家卿太守别墅秋水园十六景》诗文的描述,得知秋水园占地十五亩。据谭平国《伊秉绶年谱》记载,园内设有读书有用斋、梅花书屋、宛在舟、贞松馆、调鹤轩、观鱼水榭、小琅玕馆、小山亭、留客处、留春草堂、浮清阁、芙蓉桥、文杏亭、碧云廊、寿香亭、冠云楼,计十六景。可以想见其“隔断城西市语哗”的胜境,庶可媲美苏州名园。这或许与伊秉绶任扬州太守时钟情江南园林的人文情怀不无关涉,惜该园清末已废。

            伊秉绶之父伊朝栋七十五岁病终,伊秉绶于九月间扶榇归乡,自此守制里居。父亲已逝,为使母亲能有游玩憩养之所,伊秉绶回乡后即着工匠营建秋水园。然而,就在回乡翌年(1809年)的正月十五日,园犹未竣,母遽亡故。赵怀玉在《伊君墓表》中记载:“营秋水园供母游憩,未成,母夫人卒。”(《亦有生斋集》)时任闽浙总督的阿林保,于是年七月亦调离福州。《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八七所录《国史本传》记载:“七月,调两江总督,十一月卒于任。”(《清代传记丛刊·宗录类7》)综合上述史料可进一步明确,阿林保造访秋水园的时间应在嘉庆十四年己巳(1809年)的春、夏时节。无疑这正是伊秉绶书写此作的时间,伊秉绶时年56岁。

            此作名款下方所钤朱文“默卿”一印,乃伊秉绶晚年常用印。此印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海博物馆编)中所采用“默卿”印为同一印。《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所采之印钤于其53岁所书行书屏上。

            伊秉绶是乾嘉学风浸润而成的书坛巨擘。这幅《临董其昌行草诗轴》呈现出伊秉绶典型的晚期书风,臻于“人书俱老”,于董其昌的流丽姿媚、洒脱空灵之外,更兼佳醪醇辣之味,古意可掬,直逼篆隶。近人马宗霍书《书林藻鉴》中独称赏其行书:“世皆称汀州之隶以其古拙也。然拙诚有之,古则未能,独其隶笔作行书,遂入鲁公之室。”视此《临董其昌行草诗轴》,正可印证。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92(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