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籍之美 育文化传人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谈“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
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薪火 十校相传——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在武汉大学启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现场接受专访,畅谈“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的价值与意义。
一、古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智慧。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有何重大意义?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保护在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就是在新时期着眼于“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传承性保护的重要新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国古籍相关学科专业布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完善涵盖古籍保护、整理研究、编辑出版和数字化的古籍相关学科专业体系。深化古籍学科理论构建,编写专业教材,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在文史哲、中医药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中增加古文献相关教学内容,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设立民文古籍与汉文古籍兼修的古文献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古籍学科与材料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学科融合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和《意见》为新时代古籍保护学科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也是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思想。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于2023年正式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古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能更好地加强图书馆、高等院校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吸纳更多院校参与古籍保护事业,以前沿科学技术推动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有利于进一步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增强高校的古籍保护技能,培养古籍保护后备力量。了解和学习古籍保护相关课程,于高校学生而言,有哪些具体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籍的认识,拓展人才储备。大学校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高校学生是古籍保护事业的重要储备力量。“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推动古籍走入高校、走向大众,对学习相关专业以及有兴趣了解相关领域的高校学生都具有学习价值和拓展意义。通过一场场讲座和生动的实践展示,有助于在校学生,尤其非古籍保护相关专业的学生熟悉古籍、热爱古籍,他们将来也有可能成为古籍的守护人。
有助于学生拓展跨学科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古籍保护工作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融合多学科知识。“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涵盖跨学科知识,有助于促进文理交叉融合以及对接前沿技术应用。中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教授在首场题为《漫谈古籍纸张》的讲座中,阐释了中国传统纸质文物保护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要想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必须将其深层的科学问题搞清楚,明白传统造纸每一步工艺的科学原理以及与艺术史、文化史的关系,其中展示的一些科技成果将引领古籍保护界为保护中华古籍作出实质性贡献。
有助于学生结合学科建设新发展,做好自己的研究与职业规划。2023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正式实施,其中《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里把“古籍保护与文献学”列入管理学门类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目录,是古籍保护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通过“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可以引导学科教育关注古籍保护高质量人才发展需要。
三、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古籍薪火 十校相传——湖北省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2025年将走进湖北10所高校,开展古籍保护课程专题讲座、古籍修复技艺体验活动、古籍数字资源展示等,如何评价此次活动?
湖北是今年启动“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中走进高校最多的省份,这次活动组织力度大,涉及高校多,传播范围广。
湖北高校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鲜明的学科特色、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大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以及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在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首场走进武汉大学,活动内容设计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家层面的理论知识传授,又有注重古籍保护的实践体验,对于推动古籍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邀请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上海图书馆原馆长吴建中做专题讲座,他以“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历史责任”为主题,引导师生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认识到古籍保护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活动还通过展示湖北在古籍整理、修复、数字化等方面的成果,以及展示武汉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开展古籍修复技艺互动体验等,让高校师生直观感受古籍保护的成效,进一步加深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理解。
湖北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古籍保护知识和文化价值传递给高校师生,有助于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将古籍保护课程与高校教学相结合,进一步创新了教育模式,也为高校文化教育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