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07月31日]
当 AI 接管快门,我们靠什么守住摄影的灵魂?
[07月30日]
千年丹青的当代回响:艺术展“壁上万象”于美克洞学馆盛大启幕
[07月30日]
Arcadis凯谛思联合体赢得"无锡南站及周边片区城市设计"第一名,并将进行深化工作
美术史论
中国文化中崇阳恋阴情结及其美学开显
陈望衡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周易·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谓:“阴阳不测之谓神。”可以说,中国的哲学就是阴阳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中国人的一切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包括审美观)产生深远影响。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阴阳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有三种学说,一是“尊阴贬阳”说,以老子为代表;二是“尊阳卑阴”说,以儒家为代表;三是“阴阳两行”说,以庄周为...
[详细+]
2009/08/24 16:51:49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建立解构与重构间的平衡
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斯特· 卡西尔在题为《作为哲学问题的哲学概念》的就职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理性绝非一种纯然的当下存在,它并不是一种现实的东西,而是一种恒常不断的现实着,它不是一种给予之物,而是一项任务”。卡西尔的本意是要求在哲学探究的继往开来的发展中用功能性的理性思想取代黑格尔体系中的实体性的理性思想。在我看来,这种观念不仅适合于理性思考活动,也适合于一般人文科学理论的传授活动。譬如美学基本原理的传授。我的意思是说,解构理论体系又重构理论体系,解构理论抽象性又重构理论逻辑性的这种理论知识传授活动,正如卡西尔所言,是恒常不断的现实着,是一项任务。...
[详细+]
2009/08/24 16:46:0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美即是美学的崇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古代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建构,何谈美学中的具体问题--崇高。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枉自菲薄的一种表现。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从概念--推理--结论的形式内容的独成体系的美学,但是对于美的形式、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把握和理解、创造与挥发。例如对于” 大美” 的提炼和表现就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崇高是美学的一个范畴,区别于优美它呈现出的是一种庄严、伟岸的美。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主体与自然界的客体相互处于矛盾的激化之中,也就是说,这种美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
[详细+]
2009/08/24 16:45:44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富有新意的美学研究
黎风 古风教授撰写的专著《意境探微》是一部富有新意的“意境”研究专著。在书中,作者在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回顾并总结了20世纪的“意境”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古代“意境”思想的认真细致的梳理,把握和整合历史语境中的“意境”理论;其次对“意境”的内涵和本质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阐析和探寻,提出了若干新的观点;作者力争站在新世纪之初的学术高地上,大胆地对21世纪的“意境美学”研究发展趋势做了前瞻性的探讨。 现...
[详细+]
2009/08/24 16:44:0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朱光潜与黑格尔
单世联 朱光潜是个有哲学头脑的美学家。他原是从哲学走向美学的:“因为喜欢哲学,我被逼到研究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讨论美学的著作。”(1)虽然他的美学摒弃了从哲学体系推演出美学结论的形而上学方法,而采取了19世纪晚期“自下而上”的经验论方法,主要从审美经验、艺术欣赏中概括出美学观点,虽然他多次说过美学即文艺理论,但朱对哲学确实有深刻的理解和充分的研究。1933年,朱写了两篇主要介绍黑格尔的文章《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理》、《唯心哲学浅释》,1947年在《克罗齐哲学述评》中,他又用了一章篇幅介绍“新唯心主义的...
[详细+]
2009/08/24 16:43:4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王光照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佛教寺院壁画,即绘制于中国传统建筑之上的寺院壁画则少有系统而专门的研究。本文于此,试结合唐王朝三百年历史的大背景,从其创作技巧之演进及风格变迁的角度,述论其大...
[详细+]
2009/08/24 16:41:44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美”可以是个“什么”吗?
陈章展义 美学研究的基本目标,一直在于回答出“美”是个什么。这一命题方式也暗示,“美”应该是个客观的什么。但是,在美学研究所取得的众多定论中,唯一一个可以肯定的、有价值的结论就是否定了美的“客观属性说”。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实践美学学派。至此,本可得出结论:既然没有客观的“美”就不应有它是个什么的问题存在。 但是人们很难转过弯来,总是在发问:难道不正是客观存在的美使人感觉到美并产生美感吗? 有必要在此做个辨析:客观地存在着并使人感到美、产生...
[详细+]
2009/08/24 16:41:17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何仁富 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关键词:审美 悲剧 酒神精神 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著名尼采研究专家...
[详细+]
2009/08/24 16:39:34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禅宗美学前史
张节末 中国美学史上,从庄子美学出发,经过玄学美学,又到禅宗美学,完成了由“无”到“空”的两次突破。第一次突破由庄子一人所完成,第二次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始于魏晋,绵延至唐宋。第二次突破分为两波,第一波玄学美学,第二波禅宗美学。两波之间呈现如下的特点:首先,两者构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曲线有先后两个波峰,即由庄到禅;其次,这一连续曲线的两个波峰当中输入了一股外来的文化动力,即印度佛教,在它的中国化轨迹中出现了禅宗美学,形成第二个波峰。 佛教(尤其是大乘般若空宗)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如何为中国固有思想所接引并...
[详细+]
2009/08/24 16:37:4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妙悟的美学历程
曹章庆 “妙悟”,又叫禅悟。它本是中国禅宗的一个重要范畴之一。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人们的参禅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坛经》)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清澈的精神境界。 “妙悟”一词最初见于东汉曾肇的《长阿含经序》:“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妙悟此语一出,在魏晋南北朝的佛教中被普遍使用。(注:参见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以禅喻诗”一节。) 由于禅宗和老庄思想对中国士大夫的巨大影响与渗透,因此,作为禅宗...
[详细+]
2009/08/24 16:36:08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