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01月24日]
中国拍卖重点推荐极具收藏价值书画名家——刘旺金作品展
[01月24日]
兼具个人成长、科技新知、文学艺术,这份华为阅读新春书单请查收
[01月24日]
纪录片《笔墨究心》今日上映 一代艺术泰斗傅申先生的传奇
美术史论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宗白华 第一题 引言——中国美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一、学习中国美学史有特殊的优点和特殊的困难 我们学习中国美学史,要注意它的特点: 第一,中国历史上,不但在哲学家的著作中有美学思想,而且在历代的著名的诗人、画家、戏剧家……所留下的诗文理论、绘画理论、戏剧理论、音乐理论、书法理论中,也包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往往还是美学思想史中的精华部分。这样,学习中国美学史,材料就特别丰富,牵涉的方面也特别多。 第二,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
[详细+]
2010/01/22 15:33:28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潘立勇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归以之文化存在为本,以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照为中介,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来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实现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和谐,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达到人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文化精神,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r...
[详细+]
2010/01/22 15:33:09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潘立勇 二、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 儒家人文精神作为在“轴心时代”形成,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两千多年的一种主导性、共通性的文化精神,它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根本指归和基本工夫是什么?用《周易》的元典说,就是“人文化成”,也就是“人心化育”;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是:通过艺术与道德的有机交融,以感受与体验为中介,实现对人生和人心的和谐化育,这就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 海外一些著名的华裔学者对中华人文精神(主要指儒家)的具体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他...
[详细+]
2010/01/22 15:32:5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潘立勇 理学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这种境界的工夫,都深刻地包含着这种审美化育精神。这就是“乐”的境界和“乐”的工夫。王阳明曾说:“洒落为吾心之体,敬畏为洒落之功。”(《王文成公全书》卷5《答舒国用》)“洒落为吾心之体”即“乐是心之本体”,洒落与敬畏的关系,是本体与工夫,也即境界与工夫的关系。说敬畏为洒落的工夫,这还只揭示了宋明理学修养工夫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在将敬畏与洒落对待而言时所强调的;宋明理学人生境界的修养工夫还有另一面,那就是“...
[详细+]
2010/01/22 15:32:2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姚文放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成为近期美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任何学科的存在都必须以一定的学科规定性为依据,这是创立一个新兴学科绕不过的问题。尽管许多学科进入教育体制往往都是先实施后界定,先运作后论证,但是其学科规定性之依据终究必须得到确认,因为如果这一点不明确,学科的建设就不能避免紊乱失序的情况,势必妨碍学科的健康发展。总的说来,建立一个学科需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有多大?学科边界何在?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逻辑起点何在?逻辑构架如何?它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凡此种种,也是作为新兴学科的“文艺美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详细+]
2010/01/22 15:31:5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我们的美学原则
丁国强 在朦胧诗刚刚出现的时候,有评论家称其为“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其实,美学原则是没有什么新旧之分的。德谟克利特说:“永远发明某种美的东西,是一个神圣心灵的标志”。美学原则是与人类的纯洁理想并生的,摒弃了美学原则,生活就会被庸俗和肮脏的东西所吞噬。在“文革”那样的时代,政治原则压倒了美学原则,一切都服从于政治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样板戏虽然也不乏艺术技巧在里面,但是,它的辉煌毕竟是建立在众芳凋零的基础上的,困于文网的书生连说话的自由都没有,何以谈什么美学追求呢?而...
[详细+]
2010/01/22 15:31:4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
张政文 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理论双向参照中根据20世纪中国文化、理论、文艺的实际需要建构、发展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意义巨大,对此的研究始终是中国美学界的重要话题。不过,在研究中人们似乎更重视黑格尔,而康德的影响未能充分确认。的确,中国20世纪,尤其50年代之后的美学在逻辑框架、理论方法等方面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但纵观20世纪百年的中国美学历程,康德在美学态度、美学研究领域、美学艺术理论阐释诸方面影响更持久、更深刻。 一 康德视审美为自然与文化的契合、物理与心理的统一,并将审美...
[详细+]
2010/01/22 15:31:2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美学只是一种手法
一、闲置 每一种人类活动几乎都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性反思或曰研究。与艺术活动相应的反思似乎是美学,,不过艺术与美学的关系在事实上十分可笑:艺术对于人类生活如此重要,而美学对于艺术却非常不重要。从艺术家、批评家到艺术受众(即观众、听众和读者),真正认真盾待美学者寥寥无几,即使给予关注也不当真,因为美学从业没有对艺术创作和理解提供过很值得一提的帮助。是不是美学一直搞得不好?十前我的确是这样的,于是希望对美学进一次破坏性的“解构”然后进行重构。但是,这种想法错了。 并非所有东西都值得解构,因为,如果一种东西值得解构,就意味着它值得重构,而且,解构以及重构不...
[详细+]
2010/01/22 15:30:5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
张节末 内容提要 中国美学从起源上看是哲学美学而非艺术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古人审美经验中最基本的关系,人对艺术的审美经验在此基础上产生。艺术经验往往是在审美经验已然成熟或审美突破完成以后,才迅速成熟的。 古人审美经验亦非以情感为其主体,情感抒发与审美感受是两回事,但情感是在审美感受的活动中得到升华。自王国维起,意境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感知问题在王氏美学中具有头等重要性。若要在美学最原初的即感性经验的意义上对古人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则在研究方法上提出认识论优先,是必要和合理的。 ...
[详细+]
2010/01/22 15:30:30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的几点浅识
——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 杨曾宪 97年12期《学术月刊》刊载的朱立元先生大作《对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论述的几点思考》,对97年1期《文艺研究》陆梅林先生《〈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探微》提出了商榷意见。无论陆先生对马克思译文的重新校译、诠释,还是朱先生对陆先生美学观点的置疑,放到当下的美学学术环境中都十分珍贵。这表明,我国美学界一批中老年美学家依然在坚守美学阵地。众所周知,美学危机是个世界性的话题。早在本世纪初,西方“许多智力过人的学者都已放弃了对美的本质的思考”,认为“美学注定具有...
[详细+]
2010/01/22 15:26:4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