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少儿艺术网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韩志冰官方网站
#
#
少儿艺术网
才艺培养
素质教育
行为习惯
性格心理
智力开发
运动游戏
听说读写
家庭教育
名人故事
民间传说
历史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童话故事
成语故事
艺术课堂
首页
|
儿童故事
|
少儿教育
|
健康中心
|
童画秀场
|
艺术常识
|
网上课堂
|
名作欣赏
业界新闻
•
美术展讯
•
名家推荐
•
最新专题
•
名人访谈
•
艺术评论
名人故事
•
民间传说
•
历史故事
•
神话故事
•
寓言故事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
才艺培养
•
素质教育
•
行为习惯
•
性格心理
•
智力开发
•
运动游戏
•
听说读写
•
家庭教育
常见疾病
•
护理保健
中国风
•
水彩画
•
油棒画
•
版画
•
科幻画
•
装饰
•
线条
•
素描
•
速写
•
漫画
•
专场
美术理论
•
艺术技法
•
艺术知识
•
美术史论
艺术赏析
•
网上课堂
•
少儿美术
•
动画片
艺术素材
•
国画
•
油画
•
书法
•
版画
•
素描
•
水彩
•
水粉
•
硬笔
•
印鉴
[01月22日]
福蛇翔瑞|福州空港迎春主题艺术节盛大开幕
[01月22日]
非洲草原丨生命与自然交织的画卷
[01月21日]
首例国有文化央企数据资产完成入表工作
美术史论
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之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
——“美本质就是人本质”说质疑* 李志宏(陈章展义) 内容提要: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论争之所以难有结果,在于它们虽体系相异、逻辑起点对立,却都出自同一个错误的理论支点:以人本质解释美本质。它们只看到审美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没看到审美还是早期人类与现代人类的区别。从完整的事实出发,可知:审美发生及审美本质所依赖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实践、自由、理想等等人的一般本质,而是人的智能水平,即完全抽象思维能力。这才是美学研究正确的理论支点。 中国当代美学处于困境而难以解脱的重要表现是:各个学派都能指出其它学派存...
[详细+]
2010/01/22 15:14:2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美的本质探讨
内容提要: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将美界定为关系属性,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谜底。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的形成及其变化与异同。 关键词:关系属性 意念正方向指向 高度和合 一身而二任 目前,美学界对美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因此,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依然还有必要。 探讨美的本质,先要明确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就客观性来说,本质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自...
[详细+]
2010/01/22 15:11:3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在阐释中理解现实丑与艺术美的审美关系
潘天波 提 要 本文试图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以及彼此互溶、相对互生凸现出来的独特审美关系。 关键词 现实丑 艺术美 接纳和消解 审美关系 现象界的美丑间关系是相对的,早在庄子《齐物论》中就说过:“厉与西施,道通为一”。而且现象界的美丑是可以转化的,“贵珠出于贱蚌,美玉出于丑璞。”○2那么现实丑与艺术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rdquo...
[详细+]
2010/01/22 15:08:28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佛教中观论与中国古代美学
摘要:佛教中观学派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思维义法的浸渍而达成的。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色空不二的世界观影响了后世对美之真幻和艺境特征的看法。二、对空有关系的否定性辩证阐述形成了“不即不离”的“诗家中道”。三、“双遣双非”法的系统运用使传统美学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言说方式。四、“三谛圆融”说影响了后世以圆为美,贵圆、尚圆的审美思想。 关键词:佛教 中观论 古代美学 影响 佛学诸经典在阐发其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时所透示出的丰富的美学意蕴...
[详细+]
2010/01/22 15:08:0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大美即是美学的崇高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古代没有完整意义上的美学建构,何谈美学中的具体问题--崇高。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枉自菲薄的一种表现。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从概念--推理--结论的形式内容的独成体系的美学,但是对于美的形式、内容有自己的独特把握和理解、创造与挥发。例如对于” 大美” 的提炼和表现就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崇高是美学的一个范畴,区别于优美它呈现出的是一种庄严、伟岸的美。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主体与自然界的客体相互处于矛盾的激化之中,也就是说,这种美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更多地展示着主体和客体在现阶段相冲突对立的状态,并且在这一对...
[详细+]
2010/01/22 15:07:41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论审美心理机制的遗传特征
摘要:审美心理机制在审美主体观照审美客体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支配和调节的作用。对审美心理机制的特性,尤其是遗传性作深入的实证性研究,可以开创审美学研究的新局面、新视野、新方向。本文阐释审美心理机制的遗传机理假说原理及其显著的特征。这为揭示审美心理结构的奥秘,原始文化的研究,审美心理发生机理的建构,文化的承传、交流、融合、创新、发展……都有着导向性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审美心理 遗传 原始思维 显隐渐变 原始文化 对审美心理机制的遗传属性的深入剖析,给审美领域尚有争议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审美发生的契机是...
[详细+]
2010/01/22 15:07:09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富有新意的美学研究
黎风 古风教授撰写的专著《意境探微》是一部富有新意的“意境”研究专著。在书中,作者在广阔的学术视野中回顾并总结了20世纪的“意境”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古代“意境”思想的认真细致的梳理,把握和整合历史语境中的“意境”理论;其次对“意境”的内涵和本质等难点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阐析和探寻,提出了若干新的观点;作者力争站在新世纪之初的学术高地上,大胆地对21世纪的“意境美学”研究发展趋势做了前瞻性的探讨。 现...
[详细+]
2010/01/22 15:06:4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气”文化与中国古典美学
张荣翼 中国古典美学是指19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美学。这一时段中国美学的意义在于,它是在中国本土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在此后的近代美学则是上承古代,又旁纳欧美的多重文化范型和思想取向的杂糅体。在今天的文学发展状况和视野下来重新发掘古典文学的美学蕴含,对于寻求我们文学的文化根基,从而参与与整个世界文学的对话有着积极的实现意义。 下面,我们以“气”作为切入点来展开论析。 一、 “气”概念包含的哲学美学意义 “气”的概念无论在其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是非常...
[详细+]
2010/01/22 15:06:02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追思高尔泰及其美学时代
胡继华 时间总是冷峻无情,把生活舞台上的匆匆过客打发成历史深处的渺茫背影。 当我在课堂上向学生说起高尔泰、李泽厚,说起他们的时代及其所思所言,我尴尬地面对着要么漠然、要么困惑的眼光--这些专名符号于他们是那么遥远和陌生。一个时代,就这样在一代人的迷惘中成为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尔泰、李泽厚所开创和代表的那个激情如炽的”美学时代”就这么成为昨日春潮,苍茫夕照了吗? 九十年代以后,汉语学界似乎对八十年代的清算格外苛刻,这不仅仅是所谓以严谨学术规范和强制学术建制反对虚浮骄妄的学风,以客观实证的乾嘉&rdq...
[详细+]
2010/01/22 15:04:53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杨曾宪 与美学中的其它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我国美学教科书中常见的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的分类,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因而,也无助于对客观美的认识、分析与把握。这与传统美学对美的性质的机械理解相关。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①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在现实中,离开特定审美对应关系和审美主体,离开特定审美距离和审美环境,客...
[详细+]
2010/01/22 14:57:26
来源:
网络
编辑:
少儿艺术网
上一页
1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美术史论
/导航
全部
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
中国书法史
中国篆刻史
工艺美术史
摄影史
建筑史
绘画史
版画史
雕塑史
民间艺术史
艺术概论
亲子相册
汲晗铭
年龄:
9
家乡:
山东菏泽
小涵涵
年龄:
3岁
家乡:
深圳
嘉多宝
年龄:
2岁
家乡:
南京
名家推荐
陈寅
安士东
王立杰
李建华
李波
段渊古
田亚洲
李富贵
孙旭
才艺培养
三首才流传开的2008童谣
孩子从小涂鸦好处多
五岁前学双语易患口吃
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资”
什么是宝宝成长"最佳期"
宝宝说话需掌握的技能
让孩子有悦耳动听的嗓音
能否成琴童家长因素有一半
联盟站点:
国画家网
油画家网
版画家网
雕塑家网
建筑家网
工艺美术家
紫砂艺术网
书法家网
当代艺术网
画廊网
美术114
摄影网
民间艺术
美术高考
少儿艺术网
拍卖网
美术家网
少儿艺术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SEYSW.CN
,
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技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网
[www.meishujia.cn]
[会员中心]
[注册]